- 引發學生對地理本科的興趣,從而認識他們所居住的地球和他們應有的義務。
- 加強學生對於不同的地理概念及技巧之理解,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
- 鼓勵並幫助學生發展其邏輯思維,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從而理智地解決問題。
- 初中課程完備,內容多元化,可加強學生對香港和其他地方的認識,及對國家大事及世界的了解。
- 透過多元化的教學(例如網上錄播及實時教學),提升同學的共通能力及資訊科技能力,培養他們欣賞及愛惜大自然的情操及提升學生的 基礎能力。
- 致力提升學生於文憑試的合格率及獲取更佳成績。
- 積極參與校外活動及比賽,以擴闊學生視野及增強學生的自信。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
(a) 理解人們所居住的地球,並從空間角度認識和闡釋:地球上各種現象及形貌的分布;各種分布形態的作用;各種作用的相互作用;各種相互作用所引致的轉變;各種轉變所引起的議題和人類對此所作的反應和處理;
(b) 進行地理探究,由此發展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共通能力,並將其應用於生活中;
(c) 欣賞奇妙的本地及全球自然環境,體會各種生物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生態環境脆弱之處,並明白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及
(d) 培養公民精神和全球視野,立志為社會、為國家和為全世界的福祉作出貢獻。
課程目標
知識和理解
本科期望學生能獲得以下的知識和理解:
(a) 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人類活動,以及人類活動如何改變自然環境;
(b) 地理現象和議題的發展如何隨著空間和時間而出現變化;
(c) 主要自然環境的特徵和功能如何受到環境當中出現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影響;
(d) 主要人類活動的特徵和發展,以及如何從中建立「區域」觀念;及
(e) 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出現的議題和人類對此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對資源管理產生的影響。
技能
本科期望學生能發展:
(a) 地理的探究能力,包括:
(i) 從地理學的角度識別和提出問題;
(ii) 有系統及準確地觀察和記錄數據,懂得從不同來源的一手及二手資料中(例如實地考察、調查、文件、地圖、圖表、地面和航空照片、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確認、揀選和取用合適的信息和數據;
(iii) 表達和組織資料和數據,其中包括: 運用合適的概括技巧(例如量度集中趨勢和變數等描述性的統計); 運用合適的形式,例如文字(報告、列表、撮要等)及圖示(地圖、圖解、模型、草圖、圖表)
(iv) 運用對比、分析、整合、評估等手段來闡釋資料及數據,進而作出推斷和結論,這包括: 運用合適的統計方法(例如相關); 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分析空間形態;
(v) 評估透過探究所得的結果、解決方案或結論。
(b) 溝通、明辨性思考、解難、及創意等透過地理探究培養出來的共通能力,尤其是以下幾方面: (i) 揀選合適的方法與其他人作有效的溝通; (ii) 找出資料的含義,並判別資料的可靠性; (iii) 透過邏輯推論分析問題,從多個可行方案選取最合適的做法; (iv) 從不同角度審視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分析問題。
價值觀和態度
期望學生可以發展以下的價值觀和態度,能夠:
(a) 對不同的民族、地方及環境產生興趣和好奇心;
(b) 尊重不同的民族,以及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c) 認識環境問題,並以合適的方法推動可持續發展;
(d) 產生對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成為一個積極和負責任的公民;及
(e) 認識到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日益增強的全球性相互依存關係,明白團結和合作的重要性。